来自巴黎和欧洲其他多雨水常阴天地方的人们,在每年七八月南下至普罗旺斯度假休闲,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儿。 早在上世纪80年代,英国作家彼得·梅尔(Peter Mayle)就写出了《普罗旺斯的一年》,记录了他移居南法后难以抑制的好奇和喜悦。他在书中描述了当地夏季游客如织的热闹场景:“每个周末,数百万北方游客驱车南下,将高速公路塞得水泄不通……谁要是能在一个小时内通过里昂的那条隧道,那他真是幸运。”
吸引作家梅尔与其他欧洲人南下的,除了在南法日享暖阳、夜听虫吟的惬意,除了美食美酒的丰盈和农人匠工的热情,还有普罗旺斯地区历史悠久且独特丰富的文化活动。在历史上,梵高、高更、毕加索、塞尚等艺术家的足迹曾遍布这一地区;在今天,阿尔勒摄影节、阿维尼翁戏剧节、普罗旺斯歌剧节和马赛艺术节好戏连台、目不暇接,全世界无数艺术家置身于此,当代艺术盛会与城市历史遗迹交织重叠、互相映衬——海明威夸赞“巴黎是一席流动的盛宴”,夏季的普罗旺斯大概更接近一片节日的海洋。 当然,与梅尔写作《普罗旺斯的一年》的1987年不同,如今除了南下的欧洲游客,远渡重洋到普罗旺斯饕餮文化大餐的中国游客正在逐年增加。阿维尼翁戏剧节观众席中的亚洲面孔越来越多,中国的小剧团也频频亮相阿维尼翁的街头和舞台。如果你正在计划一次有阳光、有美酒、有文化的夏日旅行,或许可以参考我们接下来徐徐展开的这份夏季南法文艺旅游路线图。 第一站:阿尔勒(Arles) 法国作曲家乔治·比才(Georges Bizet)最知名的作品莫过于歌剧《卡门》,你或许不知道,他还曾创作了管弦乐组曲《阿莱城的姑娘》,阿莱城指的是正是法国南部小城阿尔勒。 早在古罗马时代,阿尔勒就已成为法国重要的港口城市,它在凯撒大帝统治下成为退休军人定居城市,被誉为“高卢人的小罗马”,继而在基督教发展初期成为重要的宗教中心。阿尔勒至今仍保留着众多古罗马时代的遗迹,特别是圆形竞技场和古代剧场保存相当完好,整座城市的历史遗迹都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俯瞰阿尔勒 《梵高传》有一个章节名为“阿尔勒”,记录了画家文森特·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35岁时厌倦了巴黎城市生活南下阿尔勒的生活。1988年2月,他来到阿尔勒,租下了著名的“黄房子”,准备建立“画家之家”(又称“南方画室”),他的创作在这里真正进入了高潮。面对阿尔勒蔚蓝的大海与充足的阳光,蓝色和黄色更多地出现在梵高的作品之中,《向日葵》《夜晚的咖啡馆》《收获景象》《海滨渔船》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当年10月,保罗·高更(Paul Gauguin)因经济困难而接受了梵高的邀请,来到阿尔勒与梵高同住,短暂的同居生活以梵高令人震惊的“割耳事件”告终。这场风波之后,阿尔勒当地居民甚至联名写了请愿书,要求政府驱逐梵高。
梵高咖啡馆
文森特·梵高《夜晚露天咖啡座》,1888年 在此之后,梵高因精神状况不稳定被多次送入阿尔勒医院。在医院期间,他创作了多幅素描和油画,描绘了医院的花园、病房以及医护人员。如今这座医院改造为旅游景点“梵高空间”,保留了他住院时的花园样貌。游客可跟随遍布阿尔勒全城的黄色标志,寻找和跟随梵高的足迹,探索这座小城的艺术色彩。 或许将阿尔勒称为“小城”并不准确,罗纳河三角洲卡马尔格的大部分地区属阿尔勒管辖,因此在行政区划上,阿尔勒竟是法国面积最大的市。早在1927年,卡马尔格就已被划为法国国家自然保护区,这里有一望无际的稻田、相互交错的运河,还有成群结队的火烈鸟和卡马尔格牛马群,特殊的自然风光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摄影师。 提到摄影,这又是阿尔勒的一块金字招牌。阿尔勒国际摄影节(Les Rencontres d’Arles)创建于1970年,至今已有近半个世纪的历史,摄影节从每年7月开始,为期三个月。在2016年,摄影节创下了100,000位观众参与的记录。今年摄影节规模再次提升,汇聚了来自全世界各地250位艺术家的共48个展览,展览场馆遍布全城25处艺术中心、教堂、古修道院甚至是街头餐厅。根据阿尔勒国际摄影节总监萨姆·斯道兹(Sam Stourdzé)介绍,每年有70%的观众会再次来到阿尔勒,其中也包括艺术家和摄影师,人们享受这个过程,仿佛一个大型聚会,观众甚至可以在展厅里睡觉。
阿尔勒国际摄影节期间街头海报
犹如一个大型聚会的阿尔勒摄影节 第二站:阿维尼翁(Avignon) 阿维尼翁坐落在普罗旺斯地区的正中心,始建于罗马时期。在十四世纪,天主教教廷从罗马迁移至此地,前后一共有七位教宗在阿维尼翁生活。教廷对阿维尼翁的统治一直延续到1791年法国大革命之时,其后成为法国的一部分。1995年,阿维尼翁古城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宗教和历史的印记深深刻入这座城市的景观之中。阿维尼翁是罕见的保留了城墙的法国城市,城墙之内是为教宗修筑的赫赫有名的教皇宫。这座欧洲规模最大的哥特式宫殿包括礼仪厅、礼拜堂、教皇私人寝宫等多种功能的空间,其中仍保留有马泰奥·乔瓦内蒂(Matteo Giovanetti)创作的精美壁画,对于14世纪的建筑绘画研究而言,无疑是无与伦比的瑰宝。
阿维尼翁教皇宫 如果说你可以坐在这栋有着近700年历史的教皇宫里看一场话剧,以高大的宫墙作舞台背景,以皎洁的月亮作一盏场灯,听起来是否心潮澎湃?事实上,你真的可以。 阿维尼翁戏剧节于每年7月在法国南部阿维尼翁城内举办,到今年已经是第71届,这座教皇宫正是戏剧节历史上最主要的演出场地之一。阿维尼翁戏剧节是法国现存最古老的艺术节,法国戏剧导演让·维拉尔(Jean Vilar)在1947年创办了这一节日,当时的法国刚刚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阴影中走出并开始重建,戏剧节的宗旨便是使戏剧走出艺术殿堂、走入普通百姓的生活,推动法国文化艺术的复兴。在每年夏天戏剧节期间,你在小小的阿维尼翁城内有机会邂逅活跃在国际戏剧和舞蹈舞台上的各类大腕。 自1947年以来,教皇宫新宫中庭广场作为话剧舞台曾被花海和麦田所点缀,在今年日本话剧导演宫城聪(Satoshi Miyagi)执导的开幕大戏《安提戈涅》中,四十米长的中庭覆满清水、变身池塘,水光与夜色相映,在岿然不动、高耸坚固的巨石宫墙前泛起涟漪,模糊了这一巨大的露天舞台与整个自然环境之间的边界,动人心魄。
2017阿维尼翁戏剧节开幕大戏《安提戈涅》剧照 阿维尼翁戏剧节分为“IN”和“OFF”两个部分:“IN”部分由戏剧节组委精选出欧洲乃至世界最优秀的剧目呈现给观众;“OFF”则秉承了“五月风暴”自由表达的精神,开放给所有想要参与这一盛会的戏剧、舞蹈、马戏等表演团体。 需要注意的是,观众需求提前较长时间预定“IN”部分热门剧目的演出票,“OFF”部分丰富多彩的演出则相对容易购票,票价也较为便宜。对于非法语观众,主办方将为某些剧目提供带有英文字幕的眼镜,让更多观众可以跨越语言的障碍欣赏戏剧。 由于每年戏剧节期间阿维尼翁人口激增,街头活动演出不断,整座城市在节日期间全城禁止机动车通行。外国游客可提前与当地旅游局联系,预定城内住宿,甚至可以在气候宜人的阿维尼翁露营。如果下手太晚未预定到城内的酒店,住在阿维尼翁城外的你也不必担心,戏剧节主办方安排的摆渡车将每日载你进城看大戏。 第三站:艾克斯-普罗旺斯(Aix-en-Provence) 在公元前122年,罗马将军发现了此地的泉水能够治病,于是这座城市被人们称为“水城”,“Aix”的拉丁语源即为“水”的意思。艾克斯-普罗旺斯是普罗旺斯地区文化和经济重镇,这里一方面古老而富于文化情调,随处可见建于17、18世纪的古老建筑,另一方面年轻又充满活力,由于教育发达,艾可斯也吸引了大量年轻人与留学生。 “现代主义之父”保罗·塞尚(Paul Cézanne)出生于艾克斯-普罗旺斯,并去世和埋葬于此。艾克斯有三处与塞尚相关的地方。一是位于艾克斯郊外的塞尚故居,从故居二层可以直接看到他画中经常出现的圣维克多山。他生前曾绘著了近80幅描绘这座山的作品。深受塞尚影响的巴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曾来到艾克斯寻找塞尚的遗迹,他在这里买了一栋开窗可见圣维克多山的房子,兴奋地跟友人说道:“我有了一幅塞尚的‘原作’!”二是塞尚家族的产业布方羊圈农舍,塞尚年轻时曾经在一层大客厅的墙面上直接创作出最早的一批重要作品,之后他将画架支在花园、农舍、池塘、栗子树林荫道前,总计在此创作了36幅油画和17幅水彩画。第三处则是比贝米采石场,在这片被人们遗弃的杂乱风景中,塞尚在1895至1904年之间创作了11幅油画以及16幅水彩画,包括那幅著名的油画“红色岩石”。
塞尚故居
塞尚,《圣维克多山》,1885-1887年 艾克斯素有“小巴黎”之称,你千万不能错过这里出色的现代艺术收藏,格拉内艺术博物馆、吉恩·布歇·耶格画廊、科蒙艺术中心的丰富藏品让你分分钟看花眼。 除了现代艺术,每年七月的视听盛宴艾克斯-普罗旺斯歌剧节也不容错过。去年北京国际音乐节的精彩歌剧《仲夏夜之梦》正引进自普罗旺斯歌剧节。二战后,戛纳电影节和阿维尼翁戏剧艺术节相继于1946年和1947年创办。普罗旺斯歌剧节紧随这股“文艺复兴”的风潮,于1948年由伯爵夫人莉莉·帕斯特(Lily Pastré)资助建立,旨在复苏战争中遭到停滞和破坏的音乐艺术。 普罗旺斯歌剧节以歌剧为主,同时还有管弦乐、室内乐、声乐和独奏音乐会。演出场地一开始搭建在圣索沃尔大教堂的大主教庭院中,由于歌剧节演出规模不断扩大,享誉国际之后观众逐年增加,后来逐渐融入了更多的音乐会和大师音乐作品演奏会。世界各地的知名电影导演和视觉艺术家也受邀加入剧目创作,越来越多当代视觉艺术的元素被融入到歌剧的舞台表现中。
歌剧表演现场大主教剧场 2016年,艾克斯-普罗旺斯国际歌剧节与北京音乐节签订了五年合作计划。除了当年的《仲夏夜之梦》以外,国内的观众未来也有机会观看到更多来自普罗旺斯的优秀歌剧。 第四站:马赛(Marseille) 马赛是法国第二大城市,也是地中海最大的商业港口。马赛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也由此成为了历史上法兰西文化与南欧、北非、中东、甚至亚洲文化交流融合的重要场域。 欧洲和地中海文化博物馆屹立于旧港口的入口处,是历史上马赛的市中心。以欧洲与地中海文明为主题,其主要馆藏横跨地中海,从伊斯坦布尔到直布罗陀海峡,从古代罗塞塔石碑到现代巴勒莫黑手党的精彩故事,应有尽有。游客能从中认识阿尔及利亚的殖民历史,还能探索法国蔚蓝海岸的海滩文化。博物馆由法国建筑师鲁迪·里齐奥蒂(Rudy Ricciotti)设计,外形如同悬在海边的一个钻石平台,“蕾丝”花纹的混凝土外层使得光线和海风可以透进博物馆。站在博物馆平台上,远处是地中海共长天一色,近处是活泼的男孩们扑通扑通跳到海里游泳嬉闹。
俯瞰马赛地中海景色,图中立方体建筑为欧洲和地中海文化博物馆 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的著名作品马赛公寓也不容错过,你甚至可以在此小住几日。马赛公寓“光芒之城”建于二战之后,百废待兴的法国急需社会居住建筑快速解决居民的住宿问题。法国政府邀请柯布西耶在马赛建造适合当代居民集体居住的公寓,最终于1952年揭幕。这座公寓是柯布西耶理想中的现代城市的模样,绿地与建筑亲密结合,大楼里的居民形成一个集体性社会。楼内设施齐全,囊括公共食堂、书店、健身房和托儿所等。公寓外观看上去是大量重叠的阳台,阳台侧面墙上漆以红、绿、黄、蓝等鲜艳色块。地面层的架空支柱上粗下细,并把每组双柱叉开成梯形,混凝土表面不做粉刷,留有木模板的木纹和接缝,显得十分粗犷有力。除了马赛之外,勒·柯比意也在柏林等其他四地设计过类似的公寓。但无论在规模还是在都市计划的意义上,其他公寓都无法和马赛公寓相提并论。
马赛公寓 马赛全年的艺文活动安排丰富多样,400多场活动在三个时段相继举办,内容包括艺术家演出、街头艺术、展览、戏剧、文学竞赛和地中海烹饪等等。在夏季的马赛,你将置身于一片节日氛围之中,马赛艺术节、音乐节和五洲爵士音乐节精彩不断,歌舞升平。这些节日不只是一次全世界各地艺术文化的大型展示表演,更是多种艺术形态的交融与创新之地——舞蹈、戏剧、音乐会、装置艺术、表演艺术和电影纷至沓来,也让马赛在2013年获得了“欧洲文化之都”的称号。 |
声明:
“荷诗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本站亦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存在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本网站将立即予以删除!